
论方言特征词与方言特有词
摘要:本文明确了方言特征词的概念界限,在前人提出的“对内一致性、对外排他性”的标准上确定了方言特征词的比较范围对象是共同语。同时,在方言特征词的基础上提出了方言特有词的概念,并对方言特有词的内部层级结构作出了划分,为今后区别方言词汇研究的比较方向是与共同语还是其他方言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方言特征词,方言特有词,共同语,方言
一、方言特征词的界定
长期以来,词汇研究在方言研究中一直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方言词汇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其富含地方色彩的丰富性(詹伯慧,2001)。方言区别于共同语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方言词汇具有对内基本一致、对外排他性的特点,因此具有这样特征的词语被称为“方言特征词”(许宝,1991)。对于方言特征词的研究,李如龙(2014)认为,方言特征词往往是某一区域内成一定数量的,区内用法基本一致、区外有明显不同的方言词。方言特征词为划分方言提供了大量证据,梳理出不同方言间的远近亲疏关系。因此,方言特征词的研究意义可见一斑。
前人基于方言特征词考察不同方言特点的研究已有不少,包括官话方言特征词、山东方言特征词、晋语方言特征词、吴语方言特征词、赣方言特征词、客家方言特征词、粤语方言特征词、雷琼闽语方言特征词等等。刘晓梅、李如龙(2003)对官话方言九区进行了探讨,根据该方言与其他方言共有特征词数量来定位亲疏关系。但关于方言特征词的定义,对内的一致性相对易知,对外的排他性就需要进一步明确这个“外”的范围有多大,使方言特征词的定义界限更加清晰。
方言和共同语之间的关系,属于非标准变体和标准变体的关系。而方言特征词相当于非标准变体内的词汇研究,与之相对的就是共同语词汇。所以,方言特征词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其区别于共同语词汇。同时,在区别于共同语的这一标准的基础上,判断一个方言词汇是否属于方言特征词即其不同于共同语词汇,还要主要根据以下的因素进行区分。
(一)语音角度
方言和共同语不同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即是两者在语音上的差异,包括声调、声母、韵母等不同。但词汇读音不同是否能当作判断方言特征词的标准还有待分析。
由于音韵系统上的差异,字形意义完全一样的词语,用普通话(标准变体)和方言(非标准变体)读出来,或多或少都存在差异。例如,表示一种豆制品食物的“豆干”一词,在普通话中读作[tou51 kan55], 而在福州方言中读作[tau44 uaŋ44]。两者差异明显的读音并不能决定“豆干”成为福州方言特征词,因为在区外用法上和区内保持一致,达不到方言特征词的标准。
此外,也可能存在亲疏关系较远的普通话和方言中存在读音完全一致的不同词语,例如,普通话中的“硬”读作[iŋ51],和福州方言的“伓”[iŋ51]读音相同,但字形和意义完全不同,前者表示质地坚固,而后者表示否定副词“不”的意思。
所以,语音不同不可以作为检验这个方言词语是否是方言特征词的参考标准。
(二)词形角度和语义角度(文字字形)
词形角度之所以要与语义角度相结合,是因为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汉字的意义与其内部构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讨论词形即字形,不可避免地要与词语的语义问题挂钩。
方言词和共同语的词汇在词形和语义表现上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关系:1)词形与词义均不相同;2)词形相同,词义不相同;3)词形不同,词义相同;4)词形和词义均相同。
当词形与词义均不相同,哪怕二者读音相同,如前面举的例子:普通话中的“硬” [iŋ51],和福州方言的“伓”[iŋ51],两者根本不是一个词,毫无比较的意义。因此当词形和词义皆不相同时,方言词和共同语中的词汇不能被当作比较对象,也无从谈论其是否为方言特征词。
当词形相同而词义不相同时,则意味着,例如,福州方言的“飞”,可以形容人个性轻浮、好出风头,然而共同语中的“飞”却没有这一用法。这就可以说明,词语“飞”在福州方言中的用法区别于共同语,满足了方言特征词的标准。
当词形不同但词义却一致时,则意味着同一具体事物或者抽象概念的表达方式在方言和共同语之间存在差异。例如,在闽方言中说“厝”,而共同语中说“家”,两者皆表示家庭住所的意思,但所用的词语不同。这样的词语符合“对外排他性”且“他”为共同语的标准,可以被视为方言特征词。
最后一种情况,词形和词义均相同时,那么二者为同一个词,无论该词在方言和共同语中读音是否一致,而读音并不能作为判断依据,用法字形上也不具有排他性,就不能当作是方言特征词。
综上所述,读音因素不能纳入方言特征词的考察标准,而只要词形和词义中存在一个相同和一个不同时,这个词就满足了方言特征词的标准。所以,方言特征词,是在词形或词义上仅一方面区别于共同语以满足对内一致性、对外排他性的方言词汇。
表1音形义对判断方言特征词的作用
类型 |
语音 |
词形 |
词义 |
方言词与 共同语词汇 |
是否为方言特征词 |
1 |
相同 |
相同 |
相同 |
完全相同 |
否 |
2 |
相同 |
相同 |
不同 |
具有对外排他性 |
是 |
3 |
相同 |
不同 |
相同 |
表达方式不一样,具有对外排他性 |
是 |
4 |
相同 |
不同 |
不同 |
完全不同的两个词,没有比较性 |
否 |
5 |
不同 |
相同 |
相同 |
由于音韵系统造成的不同读音的相同词语 |
否 |
6 |
不同 |
相同 |
不同 |
词义不同, 具有对外排他性 |
是 |
7 |
不同 |
不同 |
相同 |
表达方式不一样,具有对外排他性 |
是 |
8 |
不同 |
不同 |
不同 |
完全不同的两个词,没有比较性 |
否 |
结论 |
语音不作为判断标准, 词形和词义互相结合作为判断方言特征词的标准 |
二、 方言特有词
(一)方言特有词的界定
方言特有词,是在方言特征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如前文所述,方言特征词是指区别于共同语的方言词语,主要明确了方言特征词对“外”排他性的范围大小。而方言特有词,就是缩小了这个“外”的范围。比如说,闽方言区别于共同语的词汇颇多,那么这些词都可以被称作闽方言特征词。而一个词语被称为闽方言特有词,除了需要满足区别于标准变体共同语的词汇以外,还需要保证其他方言如粤方言、吴方言等这些其他方言中也不存在词形和词义都完全相同的词语,仅仅是“闽方言”地区特有的词语。
进一步厘清方言特有词的定义界限,就是说方言特有词不仅要区别于标准变体共同语,也要区别于其他所有的非标准变体的其他方言。
(二)方言特有词的层级性
方言特有词比较的重心是其他方言与共同语词语的差异。方言特有词内部还可以被进一步细分为某一片、某一市、某一点......换而言之,就是不断缩小方言特征词标准中对“外”排他性的范围。例如,闽方言区内,可以划分为闽东片、闽北片、闽南片等等,而闽东片还包括了福州市区、闽侯、闽清、长乐、连江、罗源、永泰和福清等更加细致的方言点。明确方言特有词的层级性,可以避免研究方言特征词比较范围的大小不够清晰,增加表述上的精确性,使得研究对象与比较方向更一目了然。
三、方言特征词与方言特有词之间的关系
明确了方言特征词和方言特有词的定义之后,我们需要梳理清楚方言特征词和方言特有词之间的关系。由前文已知,方言特有词是在方言特征词的标准上又增加了一个区别于其他非标准变体方言的门槛,也就是缩小也更精确了方言词语排外性的范围大小。因此,方言特征词相当于一个大集合,方言特有词相当于一个小集合,属于包含关系。进一步看,各非标准变体的方言特有词间,无交集,如图1所示。
图1 方言特征词和方言特有词的关系示意图
四、方言特征词和方言特有词未来研究方向
方言特征词关注某一方言与共同语词汇上的差异,而方言特有词关注不同非标准变体之间的词汇差异。要完成方言特征词和方言特有词的研究,还需要大数据语料库视野下,对地理范围进行精确和不同方言点之间相互繁杂的比较。一旦建立起这样的语料库,无论是方言与共同语的差异,还是不同方言之间远近亲疏关系的分析,都将变得简洁明了。同时,当一个方言词的归属明确时,语言接触所导致的词汇相互借用的现象路径也会更加明朗。而不同非标准变体之间的交流表现在词汇上,也能在宏观上看清未来汉语发展的动态趋势,对语言保护、语言地图以及社会语言学都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如龙,《论方言特征词——以闽方言为例》,《方言》第2期,2014。
[2]刘晓梅,李如龙《官话方言特征词研究》,《语文研究》第1期,2003 。
[3]詹伯慧等,《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
作者:林诺疑,澳門大學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博士生
邵朝阳,澳門大學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助理教授
论方言特征词与方言特有词.pdf